加拿大pc28最准预测方法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1921到1924)的逻辑线索
加拿大pc28最准预测方法是什么
栏目分类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1921到1924)的逻辑线索
发布日期:2025-06-24 02:18    点击次数:159

历史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大事件:

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这时,中国的共产主义者还没有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只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总体形势出发,得出中国革命必然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他们还没有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消灭一切剥削、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区别开来,以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可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对在中国这种带有很大特殊性的社会条件下,是否能够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要经过什么步骤才能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重大问题,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不可能认识清楚,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继续探索来解决。

1921 第二次护法运动。时间:1921年—1922年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6月广东军政府发动第二次粤桂战争,并成功击败桂军,统一广西,孙中山开始谋划北伐大业。1922年3月,孙中山在桂林誓师,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谁料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不仅暗杀了拥护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邓铿,还囚禁了廖仲恺。后方不稳,孙中山不得不回师广东。1922年5月,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又返回广州,遭到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只得避入永丰舰,于8月到达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影响: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走向成功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历史的重担必然是在无产阶级身上。 

二、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这个文件着重分析辛亥革命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遭受痛苦的根源。文件批判了在时局问题上封建军阀所散布的反动论调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持的错误主张,指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它为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中共二大召开1922年7月16至23日

党的二大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它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为中国革命的正确进行指明了方向。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

四、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13个月内,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影响较大的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铁路工人运动的结合,掀开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铁路篇章。

虽然中国工人阶级中不乏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但这毕竟是少数。由学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则是绝大部分中国工人阶级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阶级觉悟的主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离不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实际上,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罢工运动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以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明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

五、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至20日

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蔡和森、瞿秋白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40人出席大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13个文件。

大会主要解决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问题,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中共三大召开后,初步形成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三大法宝,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一系列理论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共三大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相关议题,首次确定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大会通过的一系列国民革命相关决议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实质同宗同源,共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归宿。

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